一、区位优势。安顺学院坐落在贵州省安顺市。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素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全市总面积9267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9%。安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亚洲文明之灯”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千古之谜”关岭“红崖天书”、“世界唯一”的明代屯堡村落、“中国戏剧活化石”安顺地戏、“东方第一染”安顺蜡染,有“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是国家最早确定的甲类旅游开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丽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境内有闻名遐迩的黄果树瀑布。安顺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若飞同志的故乡,王若飞故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之一。安顺是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是国家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二、历史沿革。安顺学院是2006年升格组建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黔江师范学校,历经黔江师范学校、黔江中学、省立安顺师范学校、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迄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学校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近7万名各类合格专业人才,毕业生大多工作在基础教育、基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为我国西南地区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学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增列为贵州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获批成为贵州省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三、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113亩,教学行政用房15.59万平方米,学生宿舍8.5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73万余册。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843人,师资队伍总人数751人,其中专任教师560人,教授等正高级职称66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238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师资416人,有外国高端人才4人,外籍教师3人;有贵州省省管专家2人,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2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2人,安顺市市管专家24人。开设有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共46个本科专业(方向),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余人。
四、办学实力。学校现设有16个二级学院、4个教研教学部、8个教学科研辅助机构,有省级院士工作站、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学会、省级社科研究机构、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省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省级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省教育厅工程中心各1个和省教育厅创新团队2个。有省级一流大学一期建设项目5项,省级一流专业3个。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7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校级研究中心3个。2016年学校增列为贵州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与青岛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协议》。与贵州财经大学和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25名。
五、科研成果。2016年以来,学校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36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项目85项,地厅级项目137项。学校教师累计发表论文1301篇,其中被SCI、SSCI、EI等科学引文收录124篇,出版著作49部。
六、办学定位
办学类型:教学型、应用型大学。
办学层次: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
服务面向:立足安顺,服务贵州,走向全国,面向世界。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扎实,全面发展,具备较强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发展目标:坚持走特色发展、重点发展、创新发展之路,扎实推进内涵建设,着力提升教育质量,为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质量优良的地方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七、办学理念
——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立足安顺、服务贵州、走向全国,面向世界;坚持质量立校战略,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聚焦教育质量提升;坚持特色兴校战略,立足优长、差异发展,彰显特色、打造品牌,以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培力度,延揽和造就优秀学者;坚持科研促校战略,提升科研水平,推动应用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坚持文化名校战略。坚守安顺学院独特的文化传承,铸就安院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提升精气神,强化文化引领作用,彰显学校作为安顺城市文化高地的地位。以“五大战略”促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校训:安道乐学 顺理笃行
——校歌:《安顺学院校歌》
——发展理念:一切为师生打算,一切为发展苦干
八、发展任务。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未来五年,要完成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确保1-2个学科,3-5个专业,5-8门课程进入省一流行列,力争国家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实现零的突破。确保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二是在彰显特色方面。积极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区域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山地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全域旅游”和特色文化,深度整合农学、旅游、历史、艺术等学科专业力量,面向全省和西部地区开展乡村振兴研究和服务,打造乡村振兴研究与服务的办学特色。三是在突出优势方面。实现办学特色向办学优势转化,做强特殊教育专业,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在全省和西南地区的影响力;举全校之力,力争农业硕士、旅游管理硕士两个学位点申报成功;强化师范教育的传统优势,专注教师培养,力争全部师范类专业通过国家二级认证。四是在主动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方面。开源节流,多方争取,积极化债,摆脱困境,确保学校财务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