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基本情况
贵州省贵福菌业发展有限公司始建于2017年2月,是一家集食用菌研发、生产、深加工和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农业企业。公司地处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飞凤产业园内,占地面积186亩,日生产食用菌(鹿茸菇、羊肚菌、油茶菇、秀珍菇等20余种)菌棒30万棒,年产1亿多棒。形成了以鹿茸菇、羊肚菌、油茶菇、香菇、木耳等为主的食用菌智能工厂化发展格局。
公司技术和研发实力雄厚,已申请国家专利51项,其中:授权10项。成立有“贵州科学院贵福食用菌研究院”、“贵州省贵福食用菌培训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公司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多人,其中:微生物制(接)种32 人、食用菌栽培168人、机电设备制造38人。公司还与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国家食用菌品种改良中心福建基地、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福建省食用菌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生命工程学院、贵州省科学院、贵州大学等教学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贵州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公司建立了试验基地。
公司自成立以来,获得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行业界的一致好评,同时获得诸多荣誉。公司于2017年12月,获“贵州省科技型企业”;2018年2月,荣获“铜仁市2017年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同月被评为贵州省食品协会“副会长单位”;2019年3月,获得“全国百佳质量诚信标杆企业”、“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示范企业”、“全国食用菌行业质量领先企业”、“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等殊荣;2019年11月,在铜仁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中获得“观摩项目”,同年12月,公司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认证。
二、产业现状与规划
我公司响应国家号召,采用先进技术,拓宽食用菌产业发展范围,延伸产业链,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通过与其他产业的交叉渗透融合,已初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公司规划:贵福食用菌产业园总建筑面积9.6万㎡,已投入2.8亿元,已建成菌种研发与扩繁中心、菌棒生产车间、养菌车间、智能化工厂出菇车间一期、出菇示范园、深加工车间、研发检验中心等5万㎡。预计在未来3年内完成整个产业园建设,累计投资将达5亿元,年产值可达5亿元,年利润1亿元以上,年税收3000万元以上。公司建设、规划的食用菌产业主要功能板块如下:
(一)食用菌精深加工
1.根据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试点项目成立SPV公司,进行食用菌精深加工。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农业项目,提供区域性、系统性解决方案,与当地农户形成互惠共赢的产业共同体”和《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关于“积极稳妥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等重要精神,根据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主持的贵州省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试点项目文件的精神,我司与贵阳农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资1.9亿元成立SPV公司(贵州省久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利用食用菌及残次菇、废弃料等开发提取食用菌多糖、多肽等,延伸产品链,拓展产业链,提高食用菌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能力。该项目从2019年4月开始启动,现已投入1500余万元,完成研发检验中心大楼主体建设及精深加工车间基础建设,预计2021年10月底完成所有项目建设并开始试运行。为此,公司与浙江大学共建技术团队,引进浙江大学先进技术,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高食用菌提取纯度,将食用菌中富含提高人体免疫系统、抗癌元素提纯出来,最终制成调味品、保健品、药品,达到服务人民大众,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目的。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贵州省内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食用菌智能化精深加工工厂,每年从食用菌中分离、提取食用菌多糖、多肽,制成多肽味素调味品300吨以上、生产菇酱500万罐,年产值达2亿元,年税收近1000万元。
2.食用菌即时食品生产线。我国利用大型真菌类加工的药品、保健食品、化妆美容产品、调味品、即食产品市场潜力巨大,我司积极响应市场需求,于2019年建立了食用菌即食食品生产线,年生产能力500万罐,年产值3500万元。
(二)菌种研发及育种中心
我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市场为导向,围绕适合贵州地理、气候及农业生产基础条件,通过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开发、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和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珍稀食用菌菌种,优化菌品结构,保障发展优势,提高食用菌产出率,提升食用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已研发出适合贵州的食用菌品种20余个,其中珍稀食用菌品种8个;已建设食用菌菌种及液体菌种车间2500㎡,可满足日产30万菌棒的生产需求。
1.智能化温控养菌车间。为了满足公司全年生产出菇的需要,公司建成了近******㎡的智能化温控养菌车间,制定了规范的养菌程序和操作细则,年养菌量可达3000多万棒。
2.菌棒生产线。公司建有拌料车间,菌袋自动化生产车间、灭菌车间、预冷车间、强冷车间、无菌接种车间、养菌车间2万余㎡,日生产能力30万棒。公司计划3年内引进国内外菌棒生产各环节前沿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菌棒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3.试验出菇房。为发展食用菌多样化,公司于2019年上半年建立9个试验出菇房,引进国内外优良食用菌品种进行本地驯化。一是根据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线调节下的出菇情况,总结出最适宜的育蕾,生长所需的温光水汽,提高有机转化率,达到品质最优,产量最大化。二是选择适宜贵州气候、土壤条件的食、药用菌菌种,助力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
(二)食用菌智能工厂化生产中心、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林下栽培产业化基地
1.食用菌智能工厂化生产中心。公司已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建成******㎡智能工厂化出菇房,可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保障市场全年供应。目前主要进行鹿茸菇工厂化生产,可日产6万棒鹿茸菇,年产2000多万棒,年产值可达1.2亿元。2021年,计划新建8000㎡二期智能工厂化出菇车间,建成后将实现日产10万棒鹿茸菇,鲜菇年产量可达1.46万吨,年产值可达2.8亿元。届时公司将成为西南最大鹿茸菇智能工厂化生产基地。
公司目前已建设冷链库8700㎡,烘烤车间3000㎡。按照公司计划,未来3年内我公司冷链库建设规模将达到******㎡。解决产业园冷链需求外,可满足玉屏县食用菌产业产品冷链需求。
2.废菌棒资源综合利用。公司目前食用菌栽培以鹿茸菇工厂化生产为主,年产出废菌棒约4万吨,废菌棒综合利用是公司形成生态农业、闭路循环的重要环节。公司废菌棒综合利用方式主要是生产有机肥。依托贵州省贵福生态肥业有限公司肥料生产厂进行集中处理,经过破袋(袋子集中回收送塑料处理厂综合利用)→爆气发酵→堆垛后熟→数次翻堆成为合格的优质生物有机肥。
3.鹿茸菇林下栽培产业化基地。工厂化头茬出菇后的菌棒中仍有大量营养物质,适宜条件下可进行二次或多次出菇。工厂化出菇后菌棒,脱袋覆土至林下自然出菇(袋子集中回收送塑料处理厂综合利用),出菇完成后,菌包直接在土里转化为有机肥,供林木或果树吸收利用。经过初步数据统计,该菌棒在林下覆土情况下,可继续出菇1-2茬,单棒平均产量180g以上。目前在玉屏县林下和果园套种1300亩,预计产值可达6500万元,带动农户145户投入生产就业。2021年,计划推广林下和果园套种一万亩,全县产值超亿元。林下和果园出菇,菇的品质、口感明显改善,非常接近野生鹿茸菇品质,市场前景大好。此举即帮扶了贫困人群,又协助当地搞活了经济建设,同时优化土壤,造福后代。
(四)食用菌检验检测中心
公司计划建设高标准的食用菌检验检测中心,完善相关检验检测设备,规范各区域的功能布局,开展食用菌全产业链主要指标检验检测服务。包括:菌种显微观察、产品成分检测、生产环境杂菌检测,菌种活力检测,微生物群落生长检测,相关原材料水分、碳氮检测,水质检测,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多糖检测等多项检测功能。同时具备为食用菌行业提供研发、生产检验检测服务的能力。
(五)食用菌技术培训中心
公司坚持发展职业教育,切实提高再就业培训人员。食用菌技术培训中心建成后,主要针对当地农民、食用菌爱好者,食用菌行业技术及管理人员展开匹配性培训工作,培养出优秀的食用菌产业技术人员、食用菌产业新型技术农民及食用菌产业经理人,满足食用菌行业人才需求。
(六)食用菌科普、农旅观光园
目前以食用菌主题,集聚科普与观光的产业特色园较少,公司计划以食用菌为主题规划设计科普、农旅观光园,将科学技术普及、农业旅游和食用菌生产有机融合。一是在园区布置食用菌科普馆和食用菌栽培体验车间,让参观群众获取食用菌知识和食用菌种植体验;二是通过全程观光,展现食用菌智能工厂化栽培全过程,提升广大群众对食用菌的高度认同,使食用菌生产技术获得进一步传播,从而带动企业的成长发展及地方食用菌产业发展。三是建设集观光、旅游、科普为一体的“菌博馆”,展示菌类科技、菌类标本、菌类科普等内容,使顾客对菌文化进行深入了解。